汽配电商!论汽配数据的重要性!

2019年2月13日

汽配行业,看上去是个利润丰厚的大森林,但是真正第一脚踏上去发现却是沼泽,,里面每个环节都需要数据,汽修厂要准确找到配件,涉及车型、品牌、年份、年款、排量等,要找到这辆车子的结构,才能找到每个零件,而汽配商则要清楚的知道汽修厂需要什么样的配件!才能解决汽修厂的问题。不难发现贯穿整个汽配供应链的其实是“数据”。曾几何时,“大数据”一词炙手可热,渗透于各个行业,汽配行业的发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不管是转型、互联、电商都离不开汽配数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汽配大数据”的前世今生!

汽配电商!论汽配数据的重要性!

溯本追源汽配大数据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在国内马路上跑的车型车系还十分有限,“老三样”(桑塔纳、富康、捷达)时代的历史让从事汽车售后行业的老一辈记忆犹新,店里的员工对这些车型配件号及其车型件的通用互换性耳熟能详,同行或终端维修企业要货,各车型之间的配件全凭脑中的记忆就可信手拈来。

然而,进入本世纪,全球的车企都到中国合资建厂,国内乘用车车型逐渐增多,有全新车型的推出,有小幅改款的车型,每年的新增车型数量呈现累加式的增长。一辆车由2万多个零部件组成,售后常用配件需要约3000个。配件经销商和终端维修经营者的烦恼也随之而来:需要精准地匹配到所需配件成为高难度的事情,再也没有人能够通过多看看配件就记住其匹配性,通用互换更是不可能知晓。

有数据统计,仅2014年狭义乘用车(轿车、MPV、SUV)新车车型就达到2742款,还不是广义乘用车的车型数,也不包括商用车的车型数。如果从2000年开始算起来,14年之久,毛估估仅整车车型(2000年初没有这么多)少说也有几万款车型,再乘上每款车几千的售后配件量,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曾经在国美做过家电现转行在广州做汽车快修连锁的高管以零件号数量做过比较:家电的零件号编码是6位数,而汽配要达到11位数,上百亿条数据的量,这只是狭义乘用车的零件号量级。这些小伙伴感叹道:汽配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远胜过家电行业。

有人说,我国的商用车售后是不是要好一些,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事实上,用广州一家经营商用车配件20多年的老兵的话来说,商用车较之乘用车更“凌乱”。以自主品牌为主导的国内商用车市场,每年不仅新车型多,改款车更多,整车稍微改一下,所有的零部件就要重新编号。商用车配件数据也掣肘着售后发展。

如此繁多庞杂的零部件号,正在成几何级的数量递增,是人脑和常规软件无法处理的。这就是汽配大数据之本源。

数据之殇 行业之痛

随着配件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行业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查询和确认配件的时间越来越长,实在无法确认,索性在发货给终端维修企业时就同时发去几个相似的,能装上的那个就留下,其余的再发回来……时间成本、物流成本、人力成本,一天天,一年年,也许在全行业没有进入惨烈竞争的前些年,商家尚且可以承担这一支出,但是,面对当下白热化的竞争,许多即将倒下的经销商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前几年热钱兴高采烈地蜂拥至汽配电商平台时,无论是抱着什么目的,跨界的、整合的、平台型的、服务型的、B2B、B2C、O2O等等,在进入和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才意识到,汽配行业与其他行业大不相同,即便是BAT大肆进军后也没有办法解决数据问题,再加上主机厂对信息、数据的垄断所筑起的壁垒,更是难以逾越。看似一个没有门槛被称之为脏乱差的汽车独立售后市场,从线下搬到线上本意是打造通过整合供应链后的高效平台,但配件数据成为横亘在其面前使其裹足不前的主要问题。而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要在短时间内打通配件数据所投入的成本之大恐怕不亚于首轮或多轮的融资额。迄今,不夸张地说,所有号称有多少交易额也好,打通了线上线下的渠道、整合了上下游的供应链,不论是在运作O2O平台还是只处于O2O边缘的所有电商都没有完全解决配件数据问题(这里的配件不包括易损件及养护品、轮胎、蓄电池等)。

这里有不少案例是关于售后市场如何解决数据问题的,略举一二。早在多年前,有一家国内著名的自主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开拓独立售后市场时意识到配件数据这一问题,开始只是建立了一个三五人的部门,进行数据搜集工作,后来发现三五个人的工作进度根本无法跟上拓展市场的步伐,这一队伍逐渐扩展到十几人、二十几人、五十几人,还是没有办法解决,最终不得不收手。

国内排名前列的商用车配件经销商积累数据的方法更加原始,甚至依靠人工几年前就开始对着配件实物进行拍照、测量、画图,再编号的方式进行着原始数据的积累。但庞大繁杂的工作量跟不上新车型新配件的步伐。

无论零部件生产厂家,还是线上配件交易平台,落地的实体经销商连锁企业,甚至下游的终端维修企业,整个售后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没有完善的数据,就无法精准地找到配件;没有完善的数据,业务经营范围就受限;不借助于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就无法高效运作。数据之殇已经成为行业之痛。

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事实上,说起数据,早在多年前,国外多家汽车售后数据公司就进驻中国,由于水土不服,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本土售后市场的需求。

但当前,每一个稍具规模的售后企业在数据方面各自投入也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每一家都重复着同样的耗费高额成本的工作。

在商用车独立售后市场领域,国内已经形成了几家具规模的巨头(当然相比于国外规模还是很小),最好的方式就是这几家巨头联合起来共同攻破数据难关,进而造福整个商用车售后市场。

在乘用车领域,多年前,也有几家本土数据公司通过解析主机厂售后光盘和人工录入的方式进行着数据积累工作,虽然目前还没有一家数据公司能够百分百精准地覆盖所有车型配件,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储备是需要的。一边积累,一边完善,一旦时机成熟,推向市场后必将加快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

另一大好利好是,打破4S垄断后,一旦主机厂信息公开,售后数据的获取也会更加阳光,获取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分析这些年国内汽车售后市场没有巨头的出现,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数据问题无法解决,规模上不来。可以说,不管是汽配电商、汽配经销商、汽修厂,数据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是成也数据、败也数据!